来源:火狐体育登录 发布时间:2025-04-22 17:00:28
2月25日,南宁市宾阳县洋桥镇那马村一山头,一顶顶黄色安全帽在竖型钢筋网中忽隐忽现,钢筋碰撞的“叮当”声惊飞了林中早起的白鹭……这是宾阳县小型引调水工程的核心工地,工人们冒雨抢抓工期。
“此为宾阳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网及水网配套工程二期项目。”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农宝凌介绍,项目计划年内完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受益人口将超10万人。
近年来,广西力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奏响乡村全面振兴“水乐章”。
宾阳县地处广西中部偏南,水田面积69.1万亩,旱地面积39.7万亩,没有大江大河经过,境内共有中小河流及小溪357条,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27亿立方米,相对较为匮乏,是广西地表水相对贫乏县区之一。
“过去,宾阳县用水大多依赖地下水,尤其在工业重镇黎塘;地下水抽取过多,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农宝凌介绍。如今,宾阳县经过统筹规划,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不再依赖地下水,大步迈向“城乡共饮”新时代。
年初,位于宾阳县宾州镇顾明村委覃村的供水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竣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曾经靠打井水的覃村人彻底告别了用水难问题,打开水龙头就能用水。
去年12月26日,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宾阳大庄支线建成通水,成为环北广西工程首条发挥供水效益的线路。
“欢迎,石鸥岭水库。”一道大坝横亘在山脚下,大坝上几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这里不仅是灵山县烟墩镇水厂的“大水缸”,更是万余名乡亲“幸福密码”所在。黝黑的脸庞上挂着质朴的笑容,灵山县水利局综合服务站站长陈吉广指着水厂和记者说:“2010年,水厂日供水只有990吨,2020年升级改造后提升至1500吨,覆盖六局、莲塘、烟墩、邓塘、古榕等七个村委,解决了1.2万人的吃水难题。”
跟随陈吉广的脚步,记者走进水厂控制室,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水质监测数据:浊度0.3NTU、pH值7.1、余氯0.3mg/L。“这些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陈吉广话里透着自豪,“过去村民得走几里山路挑井水,如今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放心水。”
数据背后是民生的温度。379.5万元的投资,不仅让供水管网延伸至偏远村落,更通过智能加压设备解决了山区地势落差导致的“末端缺水”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不仅让居民“喝上水”,更要“喝好水”。南宁市在推进供水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供水安全加上了一道“科技锁”。
2024年8月,南宁市本级投资建设的东山水厂农村供水管网工程建设项目主厂区和路东线净水管道建成投产使用。
目前,东山水厂为三塘镇部分村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饮用水。项目采用智慧化监控,可视化操作,提升管理效能,为三塘片区提供了稳定供水保障。
“过去,村里大多靠打井使用地下水,如今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水管安装到家门口,打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村民覃宝才说,现在的水清甜可口,泡茶更香了。
项目总投资8623万元,接入南宁市绿城水务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兴宁区五塘镇五塘社区至七塘村DN600主供水管以及五塘社区、六塘村、七塘村、坛棍村入户管网,包括174.55公里配水管线座加压泵站及智慧水务系统。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管以及入村管网铺设,预计5月底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覆盖3.7万居民。
该项目基于物联网平台,将供水环节的各类物联监测感知设备及智能控制设备高效连接,通过接入多个管网监测点、20座智慧一体化泵站,及1000公里管网数据,实时、全面、动态掌握供水流量、压力、异常数据等运作情况,实现爆管预警、漏损分析,泵站远程监控、无人值守、水质监测等智能监控,逐步推动全市农村供水智慧化发展。
玉林市福绵区罗田水厂是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重点惠民项目之一,设计供水规模5万吨/天,也是福绵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布局三大水厂之一,自去年12月建成投产以来,与新建的共和水厂和原有的江口水厂相互连通、同步供水,解决了福绵区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用水难题。
午后,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洒在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中学操场上,一座高耸的彩虹水塔格外醒目。
“以前我们喝的是黄泥水。”2月22日,学校后勤处职工胡俊辉忆起过往连连摇头。
檀圩镇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源稀缺,地下水层极深且水质堪忧。多年来,学校仅靠一口老井勉强维持,井水浑浊发黄。冬季枯水期,井水更是几近干涸,师生们经常排队接水。
2024年,灵山县水利局投资398万元实施“石球湖村人饮工程扩网计划”——将四联人饮工程的供水管网延伸至校园,并配套建设彩虹水塔及净化设施。工程于去年4月30日破土动工,4个月后正式通水。
在学生宿舍,记者拧开浴室水龙头,水流瞬间倾泻。宿舍管理职工笑着说:“以前学生们洗澡总要掐着时间排队,现在随时都有热水,晚自习回来也能冲个舒服澡。”
蓝天白云之下,彩虹水塔的倒影与教学楼交相辉映。教学楼里,几名学生正用新安装的直饮机接水。清泉入喉的刹那,笑声荡开——这汩汩流淌的,不仅是跨越山岭的甘露,更是一方水土对未来的承诺。
去年以来,灵山县水利局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新建、修护人饮工程,增效改造7个人饮工程和18处人饮维修管护项目,覆盖服务人口7.4万人;实施42个人饮管护项目,覆盖服务人口14.9万人。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推进,不仅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难题,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走进八桂大地,一幅幅生态宜居的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自治区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负责的人介绍,去年以来,广西坚持农村供水规模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开展广西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攻坚行动,通过“两手发力”统筹落实工程建设资金51.59亿元,实现“十四五”期间资金落实量“四连增”,推进2062个工程开工建设,提升了354.22万人的供水保障水平。目前,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分别达90.6%、40.1%。(王克础 刘永珺 骆远柱 文/图)